Fan Club 主頁   古仔部落格主頁   Louis' Fans Sharing   古夫人信箱   Forum 聊天區   DV特製短片   DV新聞區   DV相片分享區   公告   
 Louis Koo's English Blog   Louis Koo's sina blog   
現在的時間是 週四 4月 18, 2024 3:49 pm




發表新文章 回覆主題  [ 970 篇文章 ]  前往頁數 上一頁  1 ... 11121314151617 ... 65  下一頁
 未名湖 
發表人 內容

註冊時間: 週五 6月 10, 2011 2:02 pm
文章: 1947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就是赚钱的意思。因为人民币百元大钞上印着毛主席的头象。 :D

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。
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

陪毛主席是人生头等大事。 :lol:

_________________
愿这世事宠你,亮若繁星.


週一 7月 07, 2014 10:07 a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三 7月 13, 2011 3:19 am
文章: 1303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原来如此。
要是支持第三产业,带动内需,是不是应该叫为人民服务? :twisted:


週二 7月 08, 2014 9:02 a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五 6月 10, 2011 2:02 pm
文章: 1947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嘻嘻,你这个第三产业该怎么理解啊?

为什么我在第一时间想到了东莞? :twisted:

PS:东莞是内地比较出名的某种服务业聚集地。

_________________
愿这世事宠你,亮若繁星.


週二 7月 08, 2014 8:31 p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三 7月 13, 2011 3:19 am
文章: 1303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我们显然不是同行,希望能起到互补作用。 :P
第一产业是农业。比如养猪的。
第二产业是工业。比如杀猪的
第三产业是服务业(涵盖最广)。把猪肉提供给消费者的所有途径和过程中的商业体。
第四产业是金融投资业等等信息产业。引导资金投入给第一,二,三产业的过程中的各方。

以前第三产业涵盖了除第一二产业外的所有产业,近年来的信息革命又剥离出一个以脑力为主的产业,称为第四产业
我在支持旅游业
又误会了 :twisted:


週二 7月 08, 2014 10:21 p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五 6月 10, 2011 2:02 pm
文章: 1947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呵呵,我这玩笑好像开的有点大。 :twisted:
今年新闻里天天就两条,一条反腐,一条扫黄。
我这条件反射了。

不是真的觉得你会去东莞,只是觉得这样说比较好玩。
俏皮话有时候就是不太正经的话。 :wink:

_________________
愿这世事宠你,亮若繁星.


週二 7月 08, 2014 10:54 p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五 6月 10, 2011 2:02 pm
文章: 1947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话说我一直对一个话题非常感兴趣,就是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对同样情景下不同反应。这个应该是文学,电影,心理学,都最基本的主题。也算是认识自我,他人的方式。不过我目前得到的知识都是零散的。
初中时候接触到的第一本写的比较有趣的心理学书,是根据血型来分析人物性格的。我现在还记得它的分类:多血质,黏液质,胆汁质,抑郁质。这四种分类和上次我们聊的颜色分类很象。那个作者写的非常有趣,例子活灵活现的,我当时读完之后非常激动。觉得得到了个大宝贝。把那本黄色的小书立刻买了下来,觉得学到读心术的感觉。 :lol: :lol:
后来再看了很多种心理学解释性格的基本方法,星座的解释还蛮靠谱的。给我蛮多启发。比如它说有的人的个性是属于秋天的,在人生年龄上属于中年阶段,这个和中文里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的词语少年老成就很相通。颜色上讲到红色类型人的沟通特点是热烈而迅速的。蓝色人是敏感而有深度的,黄色人是实用而直接的,绿色是平和的。这点也很好玩。
后来,觉得对性格命运方面解释的最有深度的还是文学,(哲学和宗教也是)因为一个虚拟人物要成立,他的言行,思维模式,以及命运都需要有很好的理解。能在这方面写出不同和层次感特别不容易。

_________________
愿这世事宠你,亮若繁星.


週三 7月 09, 2014 10:21 p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五 6月 10, 2011 2:02 pm
文章: 1947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  一个有意思的研究。 :twisted:
马太效应(Matthew Effect),是指好的愈好,坏的愈坏,多的愈多,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。名字来自于《圣经·马太福音》中的一则寓言。在《圣经·新约》的“马太福音”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:“凡有的,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;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。”
  1968年,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·莫顿(Robert K. Merton)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:“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,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,同样地,在同一个项目上,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,例如,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,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。”
  罗伯特·莫顿归纳“马太效应”为:任何个体、群体或地区,一旦在某一个方面(如金钱、名誉、地位等)获得成功和进步,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,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。
 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,反映贫者愈贫,富者愈富,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。
  社会心理学上也经常借用这一名词。

_________________
愿这世事宠你,亮若繁星.


週三 7月 09, 2014 10:46 p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三 7月 13, 2011 3:19 am
文章: 1303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我也很信马太效应,赢者通吃的说法。
人就好像在原子周围的电子,能量大的电子才能在离原子更远的轨道运行。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积累能量的过程,不管是通过学习还是实践。 :wink:


週三 7月 09, 2014 11:00 p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五 6月 10, 2011 2:02 pm
文章: 1947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理工科人的思维果然很特别。 :lol: :lol:
这是马太效应的物理版。
我之前看过一个很特别的心理案例,等下找来给你看看。

_________________
愿这世事宠你,亮若繁星.


最後由 梨花月落 於 週四 7月 10, 2014 11:05 pm 編輯,總共編輯了 1 次。

週四 7月 10, 2014 8:07 a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五 6月 10, 2011 2:02 pm
文章: 1947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这个不是实验,但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案件. :!: 不知道你看了之后是什么观点?


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,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,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。当她绝望地喊叫:“有人要杀人 啦!救命!救命!”听到喊叫声,附近住户亮起了灯,打开了窗户,凶手吓跑了。当一切恢复平静后,凶手又返回作案。当她又叫喊时,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, 凶手又逃跑了。当她认为已经无事,回到自己家上楼时,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,将她杀死在楼梯上。

  在这个过程中,尽管她大声呼救,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 到窗前观看,但无一人来救她,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。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,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
的重视和思考。

_________________
愿这世事宠你,亮若繁星.


週四 7月 10, 2014 11:04 p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三 7月 13, 2011 3:19 am
文章: 1303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每个案件都有它的特定时间和社会环境。
1964年,不要说手机了,连电话都不一定家家有吧?
被害人自己都觉得没有危险了,开窗的邻居会觉得有危险吗,有必要深更半夜地去报警吗?
作为夜总会工作的被害人,应该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吧?不准备把手枪防身什么的?
从上面的剪短描述,我并不觉得邻居有什么责任和问题。


週五 7月 11, 2014 12:31 a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五 6月 10, 2011 2:02 pm
文章: 1947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i'm a bit tired,and I'll reply you tomorrow night。
:P

_________________
愿这世事宠你,亮若繁星.


週六 7月 12, 2014 1:25 a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五 6月 10, 2011 2:02 pm
文章: 1947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我重新简短描述一下. :twisted:

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,纽约某公寓前,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刺。
她大声呼救.听到她的喊叫声,附近住户亮起了灯,打开了窗户,凶手吓跑了。但是稍后,凶手又返回作案。当她又叫喊时,又有电灯亮起, 凶手又逃跑了。
而当她到达自家楼下时,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.
尽管她大声呼救,邻居中至少有38位 到窗前观看,但无一人来救她,甚至无一人报警。
朱诺比白最终被杀.

_________________
愿这世事宠你,亮若繁星.


週六 7月 12, 2014 9:09 p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三 7月 13, 2011 3:19 am
文章: 1303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这个陈述和上一次有区别的哦。
这次听起来,是38位邻居眼睁睁地看她被害。
那邻居是相当冷漠。
既然是在50年前的纽约,这种冷漠的原因可以有很多,种族歧视,邻里不认识,被害人平时人缘不好或者也是咎由自取(罪犯追着被害人,听起来像是仇杀,不是劫财劫色),垃圾社区邻居也都是人渣,都可能的。
不要说50年了,印象中最近20年内也有华裔在繁华的大街被害,无人救助的例子呀。印象中,有个女生新生被一个墨西哥的青年害死了。还有白人杀害华裔,被轻判等等。
和你的例子有可比性吗?
在人种,信仰复杂的纽约,这种冷漠的原因可以很复杂的,要看分析问题的角度,寥寥几笔的描述,很难让我看清问题的实质。
和昆明车站的行凶案比,后者就是民众的懦弱,相对简单。
你怎么看?


週六 7月 19, 2014 4:45 am
個人資料

註冊時間: 週五 6月 10, 2011 2:02 pm
文章: 1947
引用回覆
文章 Re: 未名湖
你考虑问题角度蛮理智的. 仇杀的推论蛮合理的.这个案子还需要更多背景资料.

受害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杀害,这种案例总能引起我的关注.比较想去了解一下这背后的原因.

早先这边有个小悦悦事件,
"2011年10月13日,2岁的小悦悦(本名王悦)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,7分钟内,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,漠然而去,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,引发网友广泛热议."
这个事件中的小女孩最终死亡.

大家的焦点在于冷漠. 那个白人女子案件,社会心理学提出一个很著名的理论,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 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。(小悦悦似乎更适合)

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,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,结果发现:这种现象
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,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。因为在不同的场合,人们的援助
行为确实是不同的。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,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,他会清醒
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,对受难者给予帮助。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、内疚感,这需
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。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,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,
造成责任分散,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,旁观 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
到,从而产生一种“我不去救,由别人去救”的心理,造成“集体冷漠”的局面。如何破这种局面,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
当然,这也只是一种解释和推理.在解释这个案件时候稍显苍白.
昆明火车站的情况和这些案例稍微不同.你说的也很合理.也可以考虑另外一点.
新疆的恐怖分子对民众的袭击不是民对民, 是军对民. 因为他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.而且在新疆本地,他们是敢直接冲击警察局,直接杀警察的.

_________________
愿这世事宠你,亮若繁星.


週日 7月 20, 2014 10:26 am
個人資料
顯示文章 :  排序  
發表新文章 回覆主題  [ 970 篇文章 ]  前往頁數 上一頁  1 ... 11121314151617 ... 65  下一頁


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
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
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
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

搜尋:
前往 :  
cron
© 2006-2024 kootinlok.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